俗话说:春困秋乏夏打盹”。所谓“打盹儿”,就是短时间的睡眠,多指午睡。中医认为,睡眠是阴阳交替的结果,午睡不可缺少。古人推睡眠为眼食,昼寝明目补劳、妙在自然。
最近,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睡眠专家们研究发现,人体睡眠要遵循昼夜节律,除夜晚外,白天也需要睡眠。在上午9时,中午1时和下午5时,有3个睡眠高峰,尤其以中午1时的高峰较明显。也就是说,除了夜间睡眠,人在白天有一个以4小时间隔的睡眠节律。专家们认为,人白天的睡眠节律往往被繁忙的工作和紧张情绪所掩盖,或被酒茶之类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饮料所消除。所以,有些人白天可不显困乏感。然后,一旦此类外界刺激减少,人体白天的睡眠节律就会显露出来,到时便会有困乏感,到了中午很自然地想睡觉。倘若外界的兴奋刺激完全消失,人们的睡眠值亦进一步降低,上下午的两个睡眠节律也会自然地显现出来,这便是人们为什么要午睡和老年人为何白天要打几次盹的道理。
实践证明,午睡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,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,午睡可以补偿夜间睡眠不足,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,更有利下午、晚上的工作和学习,而且也是夏秋季预防暑热的一项积极措施。不少人,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体会到,午睡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。国外有资料证明,在一些有午睡习惯的国家和地区,其冠心病的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,这是因为午睡能促使人体心血系统舒缓,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。所以,有人把午睡比喻为最佳的“健康充电”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怎样才能睡好午觉,有益于健康呢?一是午饭后不要立即躺倒就睡,因为此时胃内充满食物,不易人睡,最好散步10来分钟再睡,以利于胃内食物的消化吸收;二是午睡应注意姿势,以右侧卧位,身体自然弯曲为佳,这种体位心脏不受挤压,有利于排血。肝血流增多,有利于其代谢。胃通向十二指肠的开口和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,都在右侧,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在胃肠道的推进。须注意的是,不宜伏案午睡,因为这种姿势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,醒来后会出现长时间的头昏脑胀、周身酸软等不适现象。如果是青少年常伏案午睡,还可能引起脊柱变形;三是午睡不宜吹“穿堂风”或电风扇,这样做容易着凉,得“热伤风”;四是午睡时间不宜太长,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。中医认为,“久卧伤气”,故午睡应以起床后感到精神清爽、身体舒适为宜,过多睡眠反而“添病减寿”。
值得人们注意的是,午睡虽有许多益处,但并非人人皆宜。据德国精神病学家舒莱等研究发现,以下三种人宜午睡:65岁以上,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%的人;血压过低的人;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,特别是由于脑血管变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盈昌优配-中国十大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是正规的-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